◆ 服务项目
◆ 联系我们CONTACT US
  • 联系人:杨律师
  • 固 话:0379-65529088
  • 手 机:13903796259
  • 地 址: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牡丹大道1号康城尚阁912-920号

首页 > 相关动态


网络时代,如何防范个人信息泄露?

发布时间:2016-09-19   浏览量:4978 次

  网络时代,伴随公民个人信息泄露而来的恶果令人瞠目。购房、购车、酒店住宿、机票、信用卡办理、移动电话号码办理等等领域的个人信息很容易被买卖和泄露。

  中国互联网协会《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》显示:近一年的时间,国内6.88亿网民因垃圾短信、诈骗信息、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元。可以说,我们现在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各类骚扰电话,这些都是因为我们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了。

  今年8月初,苏州警方就成功捣毁了一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团伙,他们窃取了三万多条公民个人信息,在私下进行买卖的同时,涉案人员还会反复拨打电话,推销贷款、信用卡办理等业务。与此同时,昆山警方还捣毁了一个贩卖银行卡团伙,该团伙成员每天都会带人去银行办理银行卡,而这些银行办好之后就是卖给犯罪分子,用来实施诈骗。在生活中,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各类骚扰电话,显然我们的信息已经被泄露。

  有数据显示:购房、购车、酒店住宿、机票、信用卡办理、移动电话号码办理等等领域的个人信息很容易被买卖和泄露。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后,最容易被用来做电话营销和通讯网络诈骗。

  信息泄漏第一就是信息的采集者,采集信息之后可能泄露,还有一种就是信息的采集者在采集信息之后存在第三方,这也有可能进行信息的泄漏,还有一种就是电脑黑客侵入数据库,盗取公民的个人信息。

  现实生活当中,此类案件警方确实比较难以受理和侦办。市民怀疑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某个部门泄露,但是却无法提供相应的证据,而这种个案,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,警方也难以一一甄别和办理。一般而言,个人接到骚扰电话后,向警方报案称信息被泄露,警方会对情况进行界定,对达到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标准的将立即立案侦查。如因证据不足或未造成较为严重后果、未达到相关立案标准的,警方一般不予立案,会建议当事人对侵权者提起民事诉讼。

  扩展阅读

  2015年11月1日施行的《刑法修正案(九)》进一步加强了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,新设了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”,法条明确规定: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最高可判7年。虽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已经入刑,但关于立案的标准等问题,最高法和最高检还没有出台细则。待细则出台后,公安机关的操作性会更强、更明确,能从根本上遏止个人信息泄露,同时对互联网公司、物业公司、汽车厂商、宾馆酒店等掌握个人信息的机构或单位也是一种法律制约。
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,仅供学习交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并不代表我站观点。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,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